科创中国●保定云
首页
需求大厅
成果大厅
科技服务团
专家人才
品牌活动
技术转移
科技普及
科创视野
关于我们
数据中心

一种“关-开”型可视化诊疗纳米探针

  • 发布时间: 2025-04-28
预算 双方协商
基本信息
成果方:河北大学
合作方式:技术转让
成果类型:发明专利,
行业领域
先进制造技术
成果描述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关-开”型可视化诊疗纳米探针,其结构为金纳米簇@介孔二氧化硅@二氧化锰;其制备是:a)将谷胱甘肽加入到氯金酸溶液中,冰浴搅拌;加入四丁基硼氢化铵,调节pH至2-4;离心透析,得到金纳米簇溶液;b)将CTAB加入金纳米簇中,搅拌;调节pH至8-10,加正硅酸乙酯,持续搅拌;至有乳白色物质生成时,加入乙酸乙酯和N-[3-(三甲氧基硅基)]丙基]乙二胺;搅拌反应离心,将沉淀物分散至水中得金纳米簇@介孔二氧化硅;c)取金纳米簇@介孔二氧化硅,加高锰酸钾和甲酰胺,超声反应后离心,将沉淀物分散至水中,得AuNCs@mSiO2@MnO2。本发明的探针具有磁共振成像和光动力治疗功能,可应用于肿瘤磁共振成像诊断和光动力治疗中。

应用范围

随着生物纳米技术的发展,以纳米材料为基本单元的分子探针在肿瘤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传统的纳米探针不具有靶向功能,或者靶向型纳米探针的体内可靠性不高,不仅对正常机体组织带来了潜在威胁,而且降低了诊疗效率,限制了其在肿瘤精准诊疗中的应用。如果可以构建肿瘤微环境响应型纳米探针,不仅可以提高纳米探针在肿瘤部位的富集,提高诊疗性能,而且利用纳米探针的 “关-开”特性,可以降低正常组织对纳米探针的非特异性摄取。

前景分析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关-开”型可视化诊疗纳米探针,以解决传统纳米探针不具有靶向功能,或者由于靶向性纳米探针在体内可靠性差而导致诊疗效率低、应用受限的问题。

联系方式

  • 联系人:

    曾乐勇

  • 联系电话:

    13230265573

  • 通讯地址:

    河北省保定市五四东路180号河北大学

请填写以下信息

  • *

    联系人:

  • *

    手机号:

  • *

    单位名称:

  •  备注:

  • 取消 确定